- 手机:16616585711
- 电话:097-631797048
- Q Q:362306816
- 邮箱:admin@hengdahuo.com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和平区事付大楼2295号
工程机械危险源辨识的探讨
来源:欧宝体育app平台 发布时间:2023-05-07 15:08nbsp; 点击量: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仍然保持高速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发展快速增长。一方面,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平稳展开,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大大减少(据不几乎统计资料,截至2007年底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约为180万台),另一方面,供大于求,工程机械出口量大大减少,自2006年开始我国已从工程机械贸易逆差变成贸易顺差。但是,我国工程机械乃至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业,机械安全性问题仍然引人注目,各类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相当大危害。
在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时必需面对CE证书等市场准入拒绝,而证书的核心问题乃是产品否符合用于安全性拒绝。安全性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市场需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指导原则,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重要内容。因此,防止和掌控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沦为现在和未来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生产、用于、修理等整个寿命周期的急迫任务。
充份识别危险源是准确展开安全性风险评价的一项最重要基础工作。 十一五国家科技承托计划重点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性确保关键技术与工程样板的子课题:《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性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与新技术工程应用于研究》(专题编号:2006BAK02B04-0505)为我们积极开展对场(厂)内机动车辆展开危险源识别和安全性状况评价建构了条件。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创建我国场车安全性评估系统,增进场车安全性技术与国际互通,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备十分最重要的意义。 1危险源及其识别的概念 1.1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备潜在能量和物质获释危险性的、可导致人员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毁坏的、在一定的启动时因素起到下可转化成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方位。
它的实质是具备潜在危险性的源点或部位,是愈演愈烈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性物质集中于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愈演愈烈的地方。危险源不存在于确认的系统中,有所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有所不同。例如,从一个车间范围来说,某台设备有可能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设备系统来说,有可能是某个零部件就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工程机械危险源不应将其看做一个系统按有所不同层次来展开。
1.2危险源识别的概念 危险源识别是找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这是一件十分最重要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掌控的基础,只有识别了危险源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到如何采取措施掌控危险源。
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展开危险源识别工作。例如,美国的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者聊天或到现场检查,查询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找到危险源。
由于危险源是潜在的不安全性因素,较为隐密,所以危险源识别是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在系统比较复杂的场合,危险源识别工作更为艰难,必须许多科学知识和经验。下面详细阐释一下展开危险源识别所必需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1)关于识别对象系统的详尽科学知识,诸如系统的结构、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营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营、确保等有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识别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科学知识。
1.3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危险源识别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有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性的性质、危害程度、不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成为事故的转化成过程规律、转化成的条件、启动时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掌控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成,使危险源不致转化成为事故。可以说道对机械产品展开危险源识别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其安全性。 在我国现阶段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及安全性评价最少可以构建两个目的:其一,减少设备设计、生产、用于等过程中的安全性风险,增加人身伤亡事故;其二,提升我国机械产品本质安全性水平,强化国际竞争力。
2国内外机械产品危险源识别的概况 2.1国外概况 英国是最先系统地研究危险性设施控制技术的国家。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国外将机械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划入产品合格证书的范畴,通过合格证书来确保机械产品的某些安全性性能。1968年随着德国GS标志制度的创建,使德国沦为世界上最先创建了比较独立国家的国家机械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开始实行国家监督管理制度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也构成了以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及地方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分散型产品安全性评价体系。
其中,美国职业安全性卫生局(OSHA)等安全性机构还制订、发售了各种安全检查表格用作危险源识别。 1985年欧共体理事会批准后了技术协商与标准化新方法,其核心是:在必须制订欧共体指令(技术法规)时,指令中只认为身体健康、安全性和环境方面的基本拒绝,使用提到标准的方法对产品展开规定。它首次使用了欧洲标准反对的思想,使标准沦为反对法规和安全监管的手段。
从此,国外逐步形成了根据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检查表等识别危险源的方法。 2.2国内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推崇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掌控工作,并已获得了一些进展。月底2001年4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标准GBl8218-2000《根本性危险源识别》,为我国有效地掌控根本性危险源奠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该标准只针对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剧毒物质等4类、142种物质,并没牵涉到工程机械乃至机械产品的任何规定。 尚之信的是,面临近年来机械安全性问题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导致的很大危害,国家安全性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涉及部门与机构,认真贯彻安全性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制订和公布了一系列机械安全性标准和技术规范。据初步统计,截至2006年底,归属于机械安全类的国家标准大约300余项,行业标准大约多达150余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百项标准中专门用作工程机械危险源识别的标准还没,也就谈不上以法规--标准--危险源识别为基础的工程机械安全性评价体系。 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3.1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方法可以粗略地分成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2类。 (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比较照来识别危险源。
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常用的安全检查表格,都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成而出的。因此,对照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限于于有以往经验可可供糅合的情况。对照法的仅次于缺点是,在没可供参考的先例的新研发系统的场合不了应用于,它很少被分开用于。
(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就是指安全性角度展开的系统分析,通过说明了系统中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互相关联来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常被用来识别有可能带给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源,也可用作识别没事故经验的系统的危险源。
例如,拉氏姆逊教授在没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预测了核电站事故,识别了危险源,并被以后再次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系统就越简单,就越必须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来识别危险源。
3.2危险源识别的流程 危险源识别一般分成3个步骤: (1)在确认的区域内识别明确的危险源,可以从2方面著手: 一是根据已再次发生过的某些事故,查询其启动时因素,然后再行通过启动时因素找到其现实的危险源; 二是仿真或预测系统内仍未再次发生的事故,追究责任有可能引发其再次发生的原因,通过这些原因找到启动时因素,在通过启动时因素识别出有潜在的危险源。 (2)把通过各类事故查询出有的现实危险源与识别出有的潜在危险源汇总后,得出结论确认的区域内的全部危险源。 (3)将各区域内的所有危险源概括综合到所研究系统的危险源中。
3.3危险源识别的标准依据 国际方面,ISO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制订归属于机械安全性的标准240余项,涵括了TC96起重机、TC101倒数机械运送设备、TC110工业车辆、TC127挖出机械等几十个方面。 同时,我国机械安全性标准体系经过大大改动和完备有数覆盖面积整个机械安全类的国家和行业标准500余项。目前,在工程机械危险源识别方面需要应用于的有:GB/T15706-1995《机械安全性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16856-1997《机械安全性风险评价》、JB6030-2001《工程机械标准化安全性技术拒绝》、JB6028-1998《工程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性图示通则》、GB16178-1996《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性检验技术拒绝》、GB7258-1997《机动车运营安全性技术条件》、GB10827-199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性规范》等等,但没能符合危险源识别的必须,所以还使用技术、性能标准和试验方法作为识别的补足依据。
4工程机械危险源的收集 工程机械主要用作城乡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农田水利、电力、冶金、矿山等各项基本建设工程中,作业面对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机器必须收集的危险源也较为多、比较复杂。
从国家防止和遏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实践中看,对细节问题的做到程度要求了危险源识别的充分性,也不会影响风险评价等先前活动的有效地展开。为了尽量充份地收集工程机械危险源,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著手。
4.1工程机械必需收集的危险源 (1)机械危险源--加快、滑行、活动零件、转动零件、弹性零件、相似相同部件上的运动零件、角形部件、坚硬/平滑的表面、锐边、机械活动性、稳定性等等; (2)电气危险源--电荷部件、静电现象、短路、短路、电压、电弧、与高压电荷部件无充足距离、在故障条件下变成电荷零件等等; (3)热危险源--热辐射、火焰、具备高温或低温的物体或材料等等; (4)噪声危险源--作业过程、运动部件、气穴现象、气体高速外泄、气体啸声等等; (5)振动危险源--机器/部件振动、机器移动、运动部件背离轴心、刮擦表面、不均衡的转动部件等等; (6)电磁辐射危险源--较低频率电磁辐射、无线频率电磁辐射、光学电磁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等等; (7)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源--易燃物、可燃物、爆炸物、粉尘、烟雾、悬浮物、氧化物、纤维等等; (8)与人类工效学原则有关的危险源--出入口、指示器和视觉表明单元的方位、掌控设备的操作者和辨识费力、灯光、姿势、反复活动、可见度等等; (9)与机器用于环境有关的危险源--雨、雪、风、雾、温度、雷电、干燥、粉尘、电磁干扰、污染等等; (10)综合危险源--反复的活动+费力+高温环境等等。 4.2非常规作业产生的危险源 纵观安监部门的人身伤亡事故统计资料报告找到,在非常规作业活动中再次发生的安全事故占据非常的比例。
因此注目非常规作业,识别非常规作业中的危险源,并展开有效地的风险掌控,是防止安全事故再次发生的关键工作之一。 对工程机械产品而言,所谓非常规作业是指除长时间工作状态外的出现异常或应急作业,较为典型的有故障修理、定期维修等等作业。它与常规生产作业的仅次于不同之处,就是作业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例如:在故障修理过程中,不应识别出有若无避免设备误将启动的锁止装置这一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修理人员伤亡事故的再次发生。
4.3充分考虑再次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曾多次再次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留给了悲惨的教训,每次事故再次发生后都会有适当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我们在展开危险源识别时,不应大力通过安监部门、行业、企业等多种渠道查询以往的事故记录,具体引起事故的安全隐患,并将其列为危险源行列,从而充份识别危险源。 5对工程机械展开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以系统方式对与机械有关的危险性展开实地考察的一系列逻辑步骤,是识别危险源后对机械展开安全性评价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危险源识别充份与否的重要依据。
图1得出了风险增大过程递归三步法为我们提升工程机械产品安全水平获取了依据。 6增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性教育培训 在工程机械再次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由于操作者人员、驾驶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引发的事故也占了一定比例,故展开危险源识别时也不应融合工程机械的特点,把操作者人员、驾驶人员否经过培训划入危险源识别中去。 增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性教育和培训,将工程机械的有关操作者人员划入特种作业人员范围,严苛按照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实施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者资格制度,是有效地防止人为事故再次发生的有效途径。 7小结 在市场全球化和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较慢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生产企业发展、用户权益,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因此,工程机械危险源识别作为安全性生产的基础工作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技术,不应转入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使危险源识别从最初的设计跨越到事故防治掌控乃至职业安全性身体健康。之后全面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尽快构成覆盖面积行业的识别标准或法规,增加事故再次发生,联合建设人与自然幸福的社会,是行业同仁努力实现的目标。 .。
本文关键词:欧宝体育app平台,工程机械,危险,源,辨识,的,探讨,近年来,中国
本文来源:欧宝体育app平台-www.hengdahuo.com
推荐新闻 MORE+
- 工程机械危险源辨识的探讨 2023-05-07
- 孟建民大师获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 2023-05-07
- 一个渴望建筑消失的建筑师:请对自己居 2023-05-07
- 天津市勘察院星际公司成为地理信息行业 2023-05-07
- 混合痔有哪些治疗方法 2023-05-05
- 子宫颈平滑肌瘤可通过哪些检查确诊 2023-05-05
- 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管理 2023-05-05
- 浅论质量调节在市政工程制度中的效果 2023-05-05
- 丹麦建筑行业代表团到访中国建筑设计院 2023-05-05
- 维也纳被评为世界最优质及最沉闷的城市 2023-05-05